建言献策 首页>>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关于进一步推进海淀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区内教师流动交流工作的建议

2015-04-01 |

  一、情况说明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战略性改革任务。北京市海淀区作为一个拥有21万九年义务阶段受教育学生的教育大区,区政府多年来努力使区域内所有学生“上好学”,享受公平、均衡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做出了不懈地努力,我们有目共睹。

  从外部整体情况来看,在城乡和地区差别还比较明显的海淀区,区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课程和招生制度改革等多方面重拳出击,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绩:第一、区政府加大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的投入,并向北部农村地区安排倾斜性政策资金;第二、下大力气重新进行区域布局调整和整体统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名校合并、承办、联合区属薄弱中学等辐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第三、打破小学的学区界限,重新调整学区划分,使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相对均衡;第四、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海淀区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下大力气坚决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把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规则作为重要龙头环节,在2014年积极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坚决贯彻免试就近入学入校,切实保障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义务教育权益。

  同时,海淀区意识到注重把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从硬件和布局建设转移到软实力建设和内涵式发展道路上,在加强学校干部管理、建立名师工作站、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以及校际间教学交流协作、教学支教等,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二、存在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明确提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要求。海淀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不仅在于学区内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更在于优质教师资源的均衡分配,而优质教师资源能否均衡分配的重点则取决于能否实现好教师良性流动机制,这也将是破解治理择校难题的突破口。目前,随着2014年海淀区开始在幼升小、小升初入学工作中进行铁腕治理,各学区内校际之间生源物理分布今后将更加相对均衡,呈良性态势发展。在此框架制约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社会和家长对优质教学和师资的渴求下一步将会更加强烈,择校将演变成在就近的学校内“择班”或“择师”。随着坚持就近入学政策的全面推开,这个问题将日益凸显,呼声更加强烈,若不尽快重视起来,将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2、从中央到省级层面,都没有教师人事分配制度和教师轮岗流动方面的规章制度,政策支持层面无章可循。

  3、目前海淀区总体上在这个方面的改革力度还是不够大,流动交流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主要是受人事分配制度的制约和长期“画地为牢”思想、教师实际生活困难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优质教育”的承诺仍旧任重而道远。

  三、对策建议

  1、原有的建立名师工作站、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以及校际间教学交流协作、教学支教等好的方法继续保留推进。

  2、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区,海淀区根据现在的形势,应尽快制定出具有区域特色和领先水平的配套措施、细则和教师队伍配置基本标准,分布有序实施,进行教师流动交流。

  3、建议某几个成熟学区先试点,积累经验,再行推广。

  4、同时建议区内中小学特级教师、市区两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市区两级骨干教师率先流动,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这部分群体是海淀区内优秀的师资,享有荣誉称号和一定的津贴待遇,具有应有的职责和义务。建议:中小学特级教师、北京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在全区范围内分配流动;海淀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和海淀区级骨干教师在学区内分配流动。

 

 

  海淀区侨联委员、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 芮南

  2015年4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