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 首页>>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谈谈男生教育

2016-09-28 |

  教育问题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影响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有人说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但也是不幸的一代。他们赢得了父母乃至祖父母,外祖父母们更多的陪伴和呵护,长辈们宁可把男孩变成胆小鬼,也不愿让他们磕破了手脚。父母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已经从过去的放任自流,走向了另一极端的过分溺爱。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望子成龙,又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求他们上名校(优质名校)、名牌大学然后出国留学……。

  有专家对中、日、韩、美高中生学习意识与状况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约1/4的中国父母要求孩子成绩进班级前10名。87%的中国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压力大或比较大,高于日本(69%)、韩国(75%)和美国(67%)。压力主要来源依次为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

  以教育模式而言,中国内地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而缺少鼓励创造。考试要求重复。在这方面,女性的细致、认真,就发挥了优势;而男性的粗枝大叶,就成为劣势,这是很不利的。从前状况是男生在小学、初中成绩欠佳,女生好,这是正常的,人们不用着急,到了高中,情势就会掉转过来。自从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以来,这个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全国的高考状元10多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男孩的比例一路滑坡,从1999年的66.2%滑到2008年的39.7%;女孩则由33.8%上升到60.3%,不是‘状元郎’而是‘状元花’了,现在连理工科的女生都胜过男生了。”

  中国目前的教育更不适合男孩的发展。有的男生说,在学校里,老师不重视他们,他们很没有地位,非常不公平。甚至连体育成绩都不如女生,现在的女生普遍都外向,大大列列、要强,反而男孩却安静、内向。班、校干部女生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

  有人说,独生子女的父母是把男孩当女孩养(有的男生到了高一还要和母亲一起睡觉。)使中国失去了一代男人。这话可能有些过头,但男孩现状是二多二少:享受太多、满足太多;吃苦太少、控制太少。这种的状况发展下去,男孩肯定会出问题。如2010年上海市一个高三的男孩从学校的六楼跳下去了,原因是承受不了高三的压力。

  还有,“关于父教缺失的问题”。在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常的家庭中,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的情感中心。在正常情况下,父亲在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父亲的指导和带领,男孩遭受挫折后,往往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和其他反社会行为。远的不说,就在2010年4月5日,广东南海一名高三的男生因怀疑同学造谣,将其割喉致死;广东陆丰一名初二男生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将硫酸泼向同学……

  尽管现在有二胎政策,允许生第二个孩子,但是男孩的教育问题仍然存在,鉴于以上各种现象,建议如下:

  一、学校应加强对男生本人和家长进行如何教育男孩的指导,媒体也应开辟专栏让家庭、学校、社会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以引起社会共同关注。

  二、办男生中学。针对男孩的特点与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向。

  1.增加户外活动:根据研究显示,男孩每天需要至少4次以上的课外活动,而现实中很多学校连一次活动都不能满足孩子。我们不能把运动看做仅仅只是为了健壮体格,实际上运动也会产生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都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同时,一些主要指标都可以在运动中达到。这里特别提出每年应搞1-2次军训,这对男孩尤其很必要。

  2.开国学班,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小就懂得奋发图强,立志振兴中华。同时也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开阔视野。

  3.成立各种兴趣爱好小组,如爱科学小组,这要包括数、理、化、生物和航模……从小就为培训创新型的复合人材打好基础。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也应成立琴棋书画小组,美育教育能培养孩子美好想象力,陶冶情操,培养耐心、锻炼毅力……。定期(如每学期1—2次)请科学家、专家学者、全国劳模、优秀企业家、艺术家来校做指导讲座,……使孩子们从小能接触得到社会上的各界成功人士,并从中得到熏陶,从而,也可发现一些有潜力的男孩,加以重点培养。

  总之,希望每个区、县能选适合的某中学做试点,从初一开始办男校。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下,能将我们可爱的男孩,培养成为坚强的、有创造性的、勇于担当的、顶天立地、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的男子汉,那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原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

  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党委会特邀信息员

  汤蕉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